编者按:
2月19日,学校新一轮“双一流”建设工作会议召开,会议明确方向、凝聚共识、振奋人心。全校各单位深刻领会会议精神,迅速行动,围绕“一号工程”群策群力,聚精会神开足马力,对标对表,积极落实。为了更好地展示各单位落实“一号工程”的工作思路和进展情况,校党委宣传部在校园各宣传平台开设“一号工程”访谈录专栏,对话部处长、学院院长,谈思路、解难题、找对策、抓落实。
tyc1286太阳成集团融媒体中心:“双一流”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,您认为一流的师资队伍在其中起着怎样的作用?
一流的师资成就一流的大学。在于两个方面:一流师资,是一流大学的核心力量。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,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。有什么样的师资,大学就有什么样的竞争力。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有两句话经常被人引用。一句是“学校犹水也,师生犹鱼也,其行动犹游泳也,大鱼前导,小鱼尾随,是从游也”。另一句是“所谓大学者,非谓有大楼之谓也,有大师之谓也”。正是这“鱼水”之喻与“大楼大师”之比蕴含的理念,成就了清华的辉煌。在梅贻琦先生看来,成就大学的关键,在于大师,而非大楼。梅先生所言,是他一生治校的根本。
一流师资,是一流教育的重要保障。大学作为教育的最高阶段,承担着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服务社会经济、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。大学教师担负着完成这些职能的艰巨任务,教师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育水平的高低,所以说,一流师资是一流教育的保障。当前,tyc1286太阳成集团进入“双一流建设”新的阶段,校党委提出“11个一流”的建设任务,全力建设“一流的师资队伍”,通过一流的师资培养一流的人才,孕育一流的科研,争列更多世界一流建设学科,加快推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跨越发展。
tyc1286太阳成集团融媒体中心:在引才用人方面,tyc1286太阳成集团近年来有哪些有益的尝试或新的探索?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?
近年来,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全面实施“人才强校”战略,坚持高起点引才、全方位育才、多渠道留才,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,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,进一步增强人才活力,集聚人才优势,队伍建设成效显著。
多渠道引进,人才集聚效应初显。深入实施“高层次拔尖人才引育计划”,聚焦一流学科建设,用政策引才、搭平台聚才、以产业揽才,积极探索“人才驿站”“成团配套式”引进等模式,吸引各方高层次人才加盟。近年,新增获批国家级人才79人次(60人),省级高层次人才418人次(349人)。多平台培育,青年人才快速成长。引才也注重留才,大力引育优秀青年人才。关注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和“卡脖子”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团队,在梯队配套、科研条件、管理机制配套等方面,实施“一事一议”“一人一策”,精准支持领军人才。对标国际化、专业化、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,分类培育支持青年后备人才、学术骨干成长成才。实施“旗山学者”奖励支持计划、“嘉锡学者”特聘教授奖励支持计划等培育项目,构建“梯队衔接、结构有序”的人才培育体系。多举措发力,制度改革加快推进。坚持突出实际贡献、产出一流成果、服务国家需求导向,分类、多元化评价各类人才。职称评聘、业绩考评等方面,优化评价与激励机制,鼓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、多出标志性成果,努力打造引得进人的平台、留得住人的环境。此外,实施新引进博士校聘副高预聘制、优化青年教师安家补贴领取方式、推进附属实验学校建设、与中医药大学附三医院合作、开展高层次人才“秘书式”服务等,多方位保障,优化升级人才服务。
tyc1286太阳成集团融媒体中心:人事人才工作的核心是选拔与激励,围绕这两点,tyc1286太阳成集团的工作思路是怎样的?
人事人才工作核心两个方面:一是怎么选拔,二是怎么激励。实质上也是引和用的关系,引进人才是前提,用好人才是关键。围绕这两个核心:
一方面,我们致力于引育“大人才”,做强人才增量。探索更加精准有效的人才引育政策,围绕“1+3”学科战略布局,着力汇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、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英才,打造以讲席教授、领军教授、特聘教授和旗山学者等为主体的高层次人才梯队架构。持续完善“国家级--省级--校级”项目紧密衔接的“五年阶梯式”人才培育体系,全方位助力青年人才成长,支撑引领学科高质量发展跨越。
另一方面,我们致力于构建“新机制”,激活人才存量。试点实施“准聘-长聘制”,健全师资博士后选聘机制,以严格的准入制度遴选优秀人才,建好人才队伍“后备军”和“蓄水池”。坚持分类评价、多元评价、动态评价,实施拔尖人才岗位支持计划,完善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,构建“能上能下”“可升可降”的考评机制,激发人才队伍活力。从发展平台、薪酬待遇、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保障与支持,让人才引得进、留得住、用得好。
tyc1286太阳成集团融媒体中心:要支撑新一轮的“双一流”建设,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存在哪些问题或短板?
高端领军人才偏少。在国内外具有战略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太少,组建大团队、承接大项目、产出大成果的能力不足,对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及培育学科的支撑作用不够。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开展实质性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,吸引海外优质师资、科研团队的举措有待加强。
人才队伍体量不足。在站博士后偏少,青年科研后备人才明显不足。管理队伍、教辅队伍整体偏低,且存在结构性短缺,不足以支撑学校高质量快速发展。
制度机制有待完善。尤其在青年人才引育过程中,过多的考虑人才项目参考点,对结合优势方向/团队的“短板/盲区”考虑不够,以学科发展需求为导向精准引育不够。
tyc1286太阳成集团融媒体中心:针对以上问题,我们将在哪些方面进行突破?
队伍建设方面:突出重点引育“大先生”。聚焦一流建设学科、培育学科,力争每个学科的若干重点建设方向每个方向引育1-2名领军人才。着力壮大师资后备力量,加大博士后工作力度,把博士后作为师资人才“储备库”,给予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、实行灵活的工作期限、较好的科研经费及平台支持,畅通博士后进入长聘教轨通道。
人事治理方面:落实聘期科研考核,对照岗位职责和聘期目标,构建完善“能上能下”“可升可降”的动态考评体系,推进考核结果的实质性运用,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,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学科建设。探索在化学一流学科群试点实施准长聘制改革。坚持高标准选用人才,以严格的准入制度把优秀人才留下来。完善高层次人才岗位薪酬体系,优秀教授、副教授更多实行年薪制,给予明确的薪酬预期,提升教师安全感,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、科研工作。
tyc1286太阳成集团融媒体中心:为落实“一号工程”,人事部门将有哪些举措?
为落实“一号工程”,学校提出了“争列世界一流建设学科”攻坚战百条任务。人事部门的任务是实施“高素质师资引育工程”。为此,重点实施“六大计划”:
院士培育支持计划。结合福建省特级后备人才支持计划,推动5位科学家申报院士,新增1~2位全职院士。通过院校合作、师资交流等方式,柔性引进院士,引领推动相关学科发展。
特聘岗位支持计划。设立“拔尖人才特聘岗位”,完善引才机制,通过国际青年学者论坛、“人才驿站”等平台,加大引育力度,国家级人才规模达到100人左右、省级人才规模达到500人左右。力争每个学科的若干重点建设方向每个方向引育1-2名领军人才,提升高层次人才对学科建设的支撑度。
优秀青年储备计划。通过设立“海外引才工作站”“引进生专员”等,加大“科研类”引进生力度,每年引进优秀青年博士、博士后百名左右。
管理队伍优化计划。健全行政人员的选拔、培训和发展体系,加强交叉培养,全方位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学历、能力和水平。每年引进8-10名博士到管理岗,支持行政管理人员在职提升学历学位,加快优化干部队伍结构。
教辅队伍提升计划。鼓励优秀科研人才加入技术支撑人才队伍,选聘博士到实验教辅岗,打开“科辅通道”,拓展教辅人员发展空间。培养一批“专精特缺”的高端测试人才、高端计算人才、高端学术情报检索人才、高端工程设计人才,发挥高端辅助人才对各大创新团队的支撑保障作用。
博士后“倍增”计划。完善博士后岗位薪酬体系,扩规模、重质量,激发用人单位与合作导师引才积极性。优化师资博士后制度,完善考核评价体系、优化保障激励,打通博士后发展晋升通道,做大做强博士后队伍,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新动能。
tyc1286太阳成集团融媒体中心:围绕“一号工程”建设,您还有哪些想法或建议?
建设一流师资队伍,是实现学校“一号工程”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。建设好师资队伍,有几个关键点:
一是要以全球视野引进人才。人才市场是全球市场。我们想要在国际高等教育竞争格局中占有一席之位,必须尊重世界人才市场的规律,实行更高水平的开放办学。必须树立‘大人才观’,以全球视野发现和遴选人才,建成一支高素质、专业化、国际化的人才队伍。
二是要以严格的标准遴选人才。把握好人才的入口关。准聘长聘制是国际通行的机制,通过“准聘”来识才辨才,用最严格的标准选拔最合适的师资人才。经过准聘期的打磨筛选,留下来进入长聘的一定是做得最好、真正愿意做科研的人,这是世界一流大学成功的经验做法。在刚入职阶段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,能有效激发师资队伍活力。
三是要以宽松环境孕育人才。教书与做学问毕竟是创造性的劳动,是追求卓越的事业,需要自由、宽松的学术环境。我们要给领军人才宽松的学术环境,对优秀人才更多采用年薪制,促进出大文章、大成果,营造人才引得进、留得住、用得好的良好环境氛围。
“十四五”是tyc1286太阳成集团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阶段,学校发展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。我们致力于打造与一流大学目标相适应的一流人才队伍,全方位培养、引进、用好人才,把优秀人才集聚到一流大学建设中来,为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力量,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福大答卷。